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纪念陈忠实先生专题

陈忠实先生二三事(方晓蕾)

文章来源:陕西作家网 发表时间:2016-05-03

  先生的去世,惊动文化界,整个社会都在怀念。从4月29号至今,各种媒体都在刷屏。这个时间点肯定和先生的《白鹿原》当年问世一样,成为文学史乃至文化史的重要纪念日。这个时候,相关不相关的人都出来了,各种文字铺天盖地,虽然各怀心思,但其实都是一样的心情和感受,那就是悲恸和怀念。我照样沉浸在悲伤和怀念中,可三天来我却没有一个字见诸于报刊,只是把发表于16年前写先生的文字《陈忠实安康行》从网上搜出来,截屏,发了一个微信,再无片言只字。悲伤让人失去文思是一个原因,更重要是我一直以为,对一个人最好的怀念就是心祭。先生自己说过(大意):怀念一个人的文字若主人自己读不到又有什么意义呢?三天来,我的心中其实一直在回忆和先生交往的枝枝叶叶,一个个细节一直在温暖着我。

  第一次见先生是2000年的冬天,准确来说是2000年11月20号晚上。此时,先生已经是名动中华的人物了。1991年,先生那可以当枕头的《白鹿原》发表、出版,而后是评论界的一些纷纷扰扰,而后是先生当选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而后是《白鹿原》曲曲折折的于1997年拿下茅盾文学奖。作为一个准文学中人,这些,我或多或少的听说过。但在这之前,我没有见过先生,也从没有主动联系过先生。直到20号晚上,先生带队从西安来安康参加并主持召开“陕西省作家协会安康片区会员代表大会暨安康市作家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我才第一次面对。会议是在安康有名的风景区“翠屏岛”召开的。其时,我先行上岛准备会务。好多人簇拥着先生先生上岛时,已经是晚上18点多了。一路舟车劳动,先生很是辛苦,我打开为先生准备好的房间,有点抱歉地说:条件有限……。我的话还没说完,先生环顾房间说:不错不错。行李刚放下,先生就拿起自己的雪茄先点了一支,给我发了一支,说:尝尝?先生只抽雪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习惯。先生不太给别人发烟,这也是大家知道的。也许先生是慰劳我吧。晚宴的时候,先生带着省作协一帮人,我记得还有郭景福(京夫)老师,挨着给大家敬酒,和大家互相认识,到我跟前的时候,时任安康作协主席马建勋介绍我,先生说:见过见过,他刚还抽了我一支烟,我把他当成服务员了。大家都笑。侯任安康作协主席张虹说我是方英文的堂弟。先生看了我一眼,说:英文是个才子,脑瓜子灵得很,你怎么这么腼腆啊。大家又笑。

  先生这次在安康呆了三天,22号中午离开的。22号中午饭前有一段空闲时间,会务组准备了笔墨宣纸,请作家们留下墨宝。那场面很是壮观。先生说:我在汉中只写了八副字,安康朋友热情,我写十副,再多就是败笔了。我也想求一副,但我没开口。我知道参会的人很多,人人都想要一副先生的墨宝。先生写字很辛苦,我看先生真是用心,每一副字都花几秒钟构思,然后一气呵成。我和另外一个同志扶纸、吸墨,先生的每一副字我都聚精会神地揣摩。先生偶尔和我聊一句,都是家常话,譬如问我为什么不叫“方英蕾”什么的,我每是惶惶恐恐地作答。十张宣纸写完了,大家有些遗憾的散去。先生从隔壁京夫老师的桌上拿过一张宣纸对我说,你不喜欢字?我懦懦地说:我想请你提个书名,可我不敢开口。说么。先生低头润笔。我的心咚咚直跳,“春梦了无痕”几个字崩了出来。我的话落,先生的笔落,周围的掌声响起。散去的人看先生由提笔了,就又围过来。先生点了一支雪茄,对大家说:对不起了,今天不写了。再要字,我回西安给大家写。大家又准备算去。先生说:晓蕾,你镇安人吧。见我点头,先生说:我今天破个例,再送你一幅字。我又惊又喜,围观的人又是惊讶又是羡慕。先生没管别人,拿过一个斗方,挥笔写下“镇安二方”四个字。落款是“方小蕾存念”。我低声说:我是拂晓的晓。先生大声说:小蕾多好,正在成长么,方英文成大气候了。我听到周围一片“噢”声。先生这是对我鼓励有加啊。

  第二次见先生,已经是七年后了。2007年9月省作协在止园饭店开会员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我得到了先生的《凭什么活着》等两本散文集。会议间隙在翻阅,先生刚好路过,停了下来,说:晓蕾,这么多年没见你了,你也不联系我。我脸红了,实话实说:您那么忙,我想见您,又不敢见您。先生使劲拍了拍我的肩膀,想说什么又欲言又止。他见我在看他的书,就拿起笔在扉页上签了“方晓蕾先生雅正”几个字。见有人叫他,说:回头聊么。

  第三次见先生是2008年冬天。当时我的中国作协申请表需要介绍人签字,我找了先生。之前,我收到过两次中国作家协会的申请表,返回后都石沉大海。2008年第三次填表的时候,我给省作协的李秀媛老师打了电话请教。李老师当时是省作协外联部主任,她说:你请陈主席当介绍人嘛。我便到西安请兄长方英文和先生签字推荐。那天先生刚好在他那堆满书的办公室里,签完字,聊了一小会儿,我正忐忑该不该打搅先生时,先生说:走,咥泡馍去。就在作协对面的小店里,一人一个馍。我拘谨,没说多少话,先生问一句,我说一句,半个小时就结束了。这是见先生最后一面,一晃,八年过去了。

  睹物思人,睹物伤怀。这么多年了,我珍藏着先生的字,珍藏着先生的书,把先生的话记心间。之所以没有裱挂,也不曾让世人知道,那是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先生对后进的奖掖,而不是我借先生之名而沽名。先生名重一世,更会名重世世代代。小记先生二三事,让世人知道先生对一个小人物的关怀;让研究先生者知道,忠实先生有山海大的胸怀和悲悯怜世的伟大情怀,让人高山仰止。

  先生走了,可在我心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