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纪念陈忠实先生专题

一个人的离去,整个社会的悲伤(张春喜)

文章来源:陕西作家网 发表时间:2016-05-04

  4月29日9点多,陈忠实老师离世的消息传来,我开始不相信,我觉得老汉身体虽然有恙,但并不会这么早地离世,后来随着电话、微信和短信里铺天盖地的消息不断传来,成祥兄来电话说了让我拟吊唁词,后来云岗兄在微信群里说他已经去吊唁过了,我才真的信了。29日下午,我和第五建平、明创森到了作协大院,此时,社会各界人士已纷纷前来吊唁,有老人,有大中小学生,还有熟识的作家朋友,灵堂还在紧张地布置之中,花圈已经在西墙角摆了好多。

  之后,不断得到习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市领导发唁电及送花圈的消息,还有僧人、教授、演员和政要等社会各界人士不断前来吊唁,还有各级社会单位、文化艺术机构和各地各级作家协会,来者无不悲痛伤情。报纸、杂志不断地刊发怀念陈老师的文章,微信里的热点也是陈老师离世的消息和怀念诗文,在民间,连农民都在谈论此事,陈老师的离去,形成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陈老师的,都在言谈之中表露出惋惜和哀痛之情,一个人的离去,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悲伤,牵动了社会各界的神经,在全社会引起巨大的反响,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我想,一是陈老师的文章为社会各界干部群众所喜爱,他为人民写作的宗旨,让每一个读者为之动容,刘文西先生悼念陈老师的题词为“为人民创作的伟大作家”,一语中的,成为盖棺定论。陈老师的如椽大作打动了每一个人,因此才有社会上不分男女长幼,纷纷前往吊唁的举动,这是他文品的魅力。二是陈老师的人格魅力使然。陈老师在作家群中的口碑是极好的,这个口碑竟然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社会上,形成了社会各界人士对陈老师的敬仰之情,他的人品魅力已经超越了文学界,得到了全社会的公认。三是他是作家中的道德楷模,无论是谁去求字、写序,他都会满足的,不会要一分钱,甚至都不要谈钱,谈钱老汉就不高兴了,到了饭时还会请来者吃饭,老汉把人情看得重,把钱看得轻,对后辈年轻作家更是喜欢,谁去了都欢迎,所提要求只要老汉能办到,就尽力而为,老汉这样的胸怀,这样的大度,怎么会不让人爱戴呢?!一个人的人品和德行能得到整个社会的承认,那是极不容易的,一个作家能得到这样的社会荣誉,那是对他极大的褒奖,他得到了。

  一个人的品行有多好才能引起社会如此大的反响呢?足够好是多好?作为一个作家,他不光是因为作品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他的淡泊名利和对人厚道的品行是人们怀念他的最重要的原因,那么,那些不认识他的人怎么会对他的品行大为赞赏甚至景仰呢,那一定是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了他对人间的大爱,感受到了一个作家的伟大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为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感到高兴,为他的离世感到惋惜,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的喜爱,他得到了。

  人民就是代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一个社会群体,只有胸中有人民,真正地热爱人民,深入民间,了解民情,笔下才能写出为人民的作品,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欢,才能成为一位人民作家,人民作家的称谓是无上的光荣,人民的评价是对一个作家最高的评价,他得到了。

  我想,陈老师代表的已经不是一个作家了,他代表了社会的良心和文学的良心,他用自己的言行一生都践行了作为一个人民作家的职责,那就是为人民群众写好作品,写人民,为人民写,请人民评价作品。

  继柳青、杜鹏程和路遥之后,他的离世,是陕西和中国文学界的巨大损失,是坚持为人民的作家队伍里最伤心的事件,因为一些作家已经不再以为人民写作而感到光荣,玩文学的有之,追名逐利的有之,而陈老师一生清贫,但不坠青云之志,据说自《白鹿原》改编成电影后才脱贫。

  《白鹿原》是我案头的常备书之一,常看常新,百看不厌,我曾几度试图去评论一下这部书,但是最终都放弃了,我怕自己评不了这部人间大书,还是把这个事情交给更专业更有水平的人去做吧。

  一个作家是要靠作品说话的,陈老师的作品都是扎根农村、贴近群众,写群众喜闻乐见的事情,为群众带来阅读后的深思。写人民,为人民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陈老师多年住在农村老家,远离喧嚣和繁华,坚持独立思考,坚持“三贴近”,坚持为人民的文学,和村里人朝夕相处,在作品里体现农民的喜怒哀乐,在艰难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困苦中找到希望的曙光,他的人品和文品都印证了他是一个多么好的老汉,这样的称谓,是对一个老人的极高赞誉,他得到了。

  陈老师的离去,是一个老人的自然归宿,只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这一天过早地来临,我们希望这一天晚些,再晚些,我们想和老汉多呆些时间,想和老汉多拉拉话,但是这样的愿望却无法实现了,我们只能祝老汉安息,祝他在天堂少一些烦恼,多一些笑容。用时下最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长安犹存白鹿原,世间再无陈忠实”,这话看似真切,然也有可商榷之处,那就是陈老师虽然已经离世,但其作品长存,精神长存,风范长存,很多人难以做到,他做到了。

 

  (张春喜,笔名秦人,男,1970年出生,陕西武功县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发表文学作品300多篇,获得第四届新加坡大专文学奖、“神华杯”第六届全国煤矿乌金奖等文学奖励40余次,作品被选入多个选集,出版个人文集4部,主编图书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