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纪念陈忠实先生专题

陈公仙逝精魂在(丁 晨)

文章来源:陕西作家网 发表时间:2016-05-12

  公元2016年4月29日,一个令人悲痛的日子,中国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一代文豪陈忠实先生溘然仙逝。巨星陨落,悲痛难抑,沉默无语,欲哭无泪。几日来,我吃饭不知饭味,吃肉不知肉香,迷迷瞪瞪,懵懵懂懂,一时难缓过神来。

  作为一个业余作家,一个时任行业作协的主要负责人,我和陈忠实先生有过多次地接触和交往。

  先生对文学的执著和贡献,对脚下黄土地的挚爱和思索,以及对业余作者的提携和呵护,对行业作协的扶掖和关怀,彪炳史册,令人动容。

  我认识陈忠实是先认识他的作品的。

  改革开放新时期初,先生发表在1979年《陕西日报》副刊上的短篇小说《信任》,我当年作为一个文学青年,阅读后,振奋不已,便给《信任》投了“优秀短篇小说奖”庄严的一票。果然,《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自此,先生佳作不断,连连获奖,硕果累累,一举成名。陈忠实的名字和他的作品,也就在我的文化生活中开始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1993年6月先生的扛鼎力作《白鹿原》第一版出版,我当年已是一名中年人,不顾工作的劳顿和工资的微薄,买了书,如饥似渴、夜以继日地阅读了N遍《白鹿原》。书中厚重深邃的思想内涵,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和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我。从此,凡先生出的书,我逢书就买,逢书就藏,逢书就读。

  陕西交通作协2007年11月成立时,我托人找先生,聘他为交通作协顾问,他毫不推辞,欣然接受了聘书。并委托省作协秘书长王芳闻,分文不收,送来了“讴歌交通风采弘扬和谐文化”的题词。

  2007年我和周迎春主编的《陕西“十一五”加快交通发展报告文学集》将要出版,我托人找先生,想给书题个书名。先生二话没说,也是不收分文,题写了“激情跨越”四个大字。

  2009年由我主编,邀请莫伸、和谷、商子秦、朱文杰、冯积岐、常智奇6位作家撰写的《大道——陕西交通跨越发展纪实》报告文学集出版。首发式上,先生和雷涛、莫伸、叶广芩、商子雍、王芳闻等著名作家拨冗到场。先生精彩点评,对《大道》的出版和陕西交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先生说:“我要向组织写作出版了这么一本好书的省交通作协祝贺,也向这几位参与创作的作家朋友表示祝贺。我们今天说:蜀道快捷,快捷到易如反掌,易如旅游,青山绿水,你坐着车,到汉中、到安康,真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像这样重大的改善整个陕西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型大工程,而且是穿越秦岭大山的工程,应该说,这是我们建设者赋予大地上真正的史诗。这部写下了陕西交通史上具有彻底的变革意义的长诗,将载入我们的交通史,也将载入陕西经济发展的历史,应该不朽。”先生的讲话深刻、真切,令我们感动。

  2009年夏季,我作为省交通作协主席和省交通集团党办主任马永庆陪同先生到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参访。先生兴致很高,朴实平和没架子,边看边问,黑棒子雪茄烟一根接一根地抽,面颊深沉而沧桑。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分公司专门购买了一批新版的《白鹿原》书,请先生题词。先生有求必应,不辞辛劳地为每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一签名题字。参观完长隧后先生感慨地说,“了不得,你们创造了世界奇迹,真震撼人心,这才是最伟大的长篇。”并欣然挥毫题词:“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也是一首激情长诗,贯通了地理的南北中国,也沟通了南北中国人的情感和人文经济交流”。

  为了感谢先生的辛劳,隧道分公司要给先生付劳务费。可先生说啥都拒收。他们让我劝说先生收下。可先生说,再说我就发脾气了。无奈只好作罢。先生的高风亮节让我们感动。中午,在柞水盘古山庄吃饭,我和接待方只有为先生敬上一杯西凤酒,聊表敬意和谢意了。

  先生对我们的行业报纸《陕西交通报》的文化副刊,也分外关心和扶持。报纸小报要改大报,先生不收分文,给我们写了“祝《陕西交通报》越办越好”的题词。先生不时也給我们副刊赐稿。他的《燃烧的生命》、《欣慰与希望》、《你让我荡气回肠——群雕“华夏龙脉”读记》等文稿都先后在我们报纸发表。我们既欣赏了先生大气、磅礴的美文,也提高了我们《陕西交通报》副刊的知名度。

  这里我想说的是先生每次题词,都拒不收费,甚至应正常给他付的稿费,他也拒收。这在当下,是怎样的一身正气和胸襟啊?!

  先生作为文学大家不仅对业余作家、对行业作协,在工作和创作上给予关注、扶持和引导,而且在生活中真诚和善,对同事、朋友,也乐于关怀、关心和帮忙。

  2010年11月我儿子结婚,为了热闹我请了莫伸、高建群、商子雍、叶广芩 、赵熙、冷梦、商子秦、朱文杰等著名作家来助兴。也打电话邀请先生光临,先生回复因身体原因,不能出席婚宴。特请先生的好友、著名作家莫伸,代他宣读:“祝贺丁晨令郎婚禧‘琴瑟合鸣’原下陈忠实”的题词。我对儿子说“小子,好好领会先生题词的良苦用心和含义,收藏好先生的墨宝。”当场,感动了我,感动了我的儿子和儿媳,也感动了出席婚礼的所有的人。

  为了写这篇悼文,我又翻出了先生的墨宝,凝视着“琴瑟合鸣”四个大字,物是人去,我不禁热泪夺眶而出。

  先生不仅仅创造了一个《白鹿原》文学高峰,他还以先生自身的人品高度,人格魅力,有形无形地浓缩着三秦这个文化大省的人文形象,诠释着什么才是当代中国最伟大作家的楷模形象。一个伟大的灵魂,走完了最后一步,一个伟大的作家,驾鹤走了。面对先生,我们顿时会长久地感到心灵的寂寮和中国文学的巨大损失,感到一个时代民族文化永远无法医治的殇痛。

  最后谨以一幅挽联送别先生,并结束悼文:

  白鹿原上陈公仙逝世人皆悲鸣

  一代文豪精魂铸就催人向前行

  

  (丁晨,高级编辑、中国作协会员,原陕西省作协理事、陕西省交通作协主席、《陕西交通报》副总编辑,现陕西省作协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