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家作品>新作推荐

往事中藏着广阔的天地——穆涛新作《明日在往事中》

文章来源:陕西作家网发表时间:2022-05-23

  “国画里的留白是一种空,音乐里的停顿是一种空,文学里的闲笔是一种空,这些空里都藏着广阔的天地。”

  近日,作家穆涛的历史散文集《明日在往事中》由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这是作家的潜心精耕之作,将他多年来最付心血的阅读札记集结成书,用历史发展的线索串联起观照古今的智慧,将感悟生活的灵光瞬间们捕获成火花跃动的诗行。

  贾平凹为本书倾情配图,图中寓意的巧思、诙谐的奇趣让人捧腹不禁。

  “文學陝軍”精选《明日在往事中》的三篇文章,邀您共读,发现那些空白中深藏的广阔天地。

  睡觉 

  睡而觉,这个词里,隐着禅机呢。

  觉是人的意识流,觉醒,觉察,觉悟。视觉是眼睛体会到的,触觉是肢体的,感觉是诸器官的,五脏六腑各尽其责,自负盈亏。知觉则要深入一层,是思虑之后的。佛有十大名号,其中一个叫应正等觉,“无乐与不乐,是名极乐;无求与不求,是名至尊;无是与不是,是名等正觉正遍知。” 

  《列子·周穆王》里讲“觉有八征”:故与为,得与丧,哀与乐,生与死。故与为是典型的中国式智慧,故是前世种子,为是此生功德。一个孩子出生了,鼻子随妈妈,眉毛随爸爸,额头隔辈传,像极了爷爷。还有更玄乎的,一个人来到一处地方,分明是头一遭,却没有陌生感,淌着的水熟悉,立着的石头熟悉,尤其那棵老槐树最亲切,仿佛去年才别过,一切如故。得与丧是取和舍,取是吸纳,舍是扬弃,人活着, 要提防“舍不得”的心理,只吃不屙,身体要出大麻烦的。哀与乐、生与死是老生常谈,里边包含着的东西,让哲学家往高深里去说吧。

  “睡个囫囵觉”,这句俗话指的是睡而不觉,是睡舒坦了,是深睡眠好睡眠的意思。

  睡和梦密切联络着,梦也是意识流,但和觉是一个大系统里的两种思路。关于梦,《列子》里也有具体的说道,“梦有六候,正梦,噩梦,思梦,寤梦,喜梦,惧梦”。

  正梦守本,什么人做什么梦,茄子一行,豇豆一行。藏这个字,最充分的诠释是在梦里。贼窝赃是窝不住的,纸包不住火。但大盗能窝住,大盗盗国,所有的东西都成了他的。一杯水藏在哪里才得以保全,老祖宗说得明明白白,要藏进河流里。人生的顶级理想叫梦想,一个士兵想当将军,是可以说出口的。人生如梦的正解在哪里?我的理解就在诸葛亮的那首诗里:“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噩梦无须说了,一个人多行善事,可避噩梦。成功人士喜梦多,心怀鬼胎的人梦也多,但多是惧梦。寤梦在半睡半醒两可之间,但这多是身子骨弱的人睡不踏实造就的。擅长思梦的人是智者,“我思故我在”。却也不是大智,至人无梦,愚人亦无梦,大智是大愚,用佛门槛里边的话讲, 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人体内最深奥处潜伏着两个能量源,一个叫魂,一个叫魄,魂是意志力层面的,比如有一个词叫灵魂;魄是生物钟层面的,还有一个词叫体魄。魂是上层建筑,是精神领袖。魄是物理基础,是生理主管。“魂”和“魄”两个字的结构,皆 从鬼,都是可意会不可捉摸的东西。“魂魄失和,神遇为梦。” 魂和魄高度统一了,也就无所谓梦不梦了。但这样的人生境界,俗人能有几回合呢?

  痴人会说梦。抄两句白日里的梦话,是戏词,是舞台上丑角说的:“独坐深山闷幽幽,两眼瞪着猫儿头。如要孤家愁眉展,除非豆花(儿)拌酱油。”“小子力量大如天,纸糊的灯笼打得穿。开箱豆腐打得烂,打不烂除非豆腐干。” 这些话里,同样有禅机呢。

  一根由神奇到神圣的棍子

  我们中国最原始的计时工具,是一根棍子,学名叫“表”。棍子被垂直竖立在地面上,立竿见影,“光阴”就被捕捉到了,“光阴”这个词的初意是光之影。先民们通过观测计量影子的位移,按区域区分时间。大自然中的时空,本来是无间的,一切都那么混沌存在着。“天地未剖,阴阳未判,四时未分,万物未生,汪然平静,寂然清澄,莫见其形”(《淮南子·俶真训》)。这根棍子立在地面之后,时间的概念就产生了。自此,人的生活轨迹清晰起来,有了时间,才开始有可靠的历史记录。

  对“时间”的发现,是人类认知天地最重要的突破口,是作为人的华丽转身,先民们用智慧把自己从普通动物中完全剥离出来。据科学史家判断,这个时期是在公元前6500年的伏羲时代。

  我们今天手上戴的,墙上挂的表、钟表,它们的祖先就是那根棍子,有序跳动的秒针,是对光影位移的生动描摹。

  光阴是被一寸一寸捕捉到的,这个过程,既缓慢又漫长。

  先民们观测太阳,也观测月亮,太阳出没和月亮盈亏是捕捉“时间”的两个基本点,并由此发现了天地运行的轮回规律,逐一捕捉到日、月、季、年这些概念。昼夜交替为一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

  四季的发现与定位要晚一千多年,到了神农氏和黄帝时期,距今约五千年至四千五百年。神农氏即炎帝,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中国人的大历史由此开启序幕。首先被认识到的是春秋两个季节,这一时期,先民们已经广泛使用火,并且辨识出一些草药,初步认识到食用植物和药用植物的区别。农耕生产是这一阶段最时尚的生活方式,春种秋收,把农作物的果实带回家里,烹调出家常饭,告别打野食的日子,进入“想吃什么种植什么”的新常态,人们开始尝试着主宰自己的命运。

  在对日月运行的细致观测中,人们锁定了春分和秋分。这两个日子,太阳投在地面的光影长度相同,白天和黑夜均分,先民们给这两天命名“日夜分”。接下来,又锁定了冬至和夏至,“至”不是来到的意思,而是“极至”。冬至,投在地面的光影最长;夏至,投在地面的光影最短。对春夏秋冬四个节点的认定,是在神农氏时代完成的,而对四个季节变化规律的整体认知,已到了尧的时代,约公元前2300年。这一时期,观测天象,以及计时的工具都有了科学的进步和提 升,并且成立了观测天象的专职机构,任命重臣担任主官,“乃命羲和(羲与和是两大氏族首领),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尚书·尧典》)。“两分两至”的最早命名,记载在《尚书·尧典》中,春分称日中,秋分称宵中,夏至称日永,冬至称日短。“日中,以殷仲春”,“日永,以正仲夏”, “宵中,以殷仲秋”,“日短,以正仲冬”。

  春夏秋冬,再加上天和地,被先民称为“六度”,最初的标准和原则形成了,“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准,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淮南子·时则训》)。中国的历史,后来以“春秋”为别名,不仅因为孔子著的那部史书,还在于先民传习下来的对春秋两季的认知理念:春为规,秋为矩,历史是给人世间树立规矩的。

  年和岁概念的形成也在尧帝时代,年和岁是有区别的,“年,谷熟也”(《说文解字》),谷物由种植到收获的一个寒来暑往周期为一年。岁是天文学的概念,一个节气到下一年这个节气的区间为一岁。《尚书·尧典》中的记载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一岁的周期是“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旬是计算日期的概念,古人以天干地支计时日,天干甲日到癸日的十天时间为一旬。《尧典》中记载的366天为一岁,这个时间的界定是经过缜密计算的。现代科学技术测定一个回归年的精确时间是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

  “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这一时期,先民们已经捕捉到了太阳运行规律与月亮运行规律的时间差,并以“置闰月”的方法进行补充。月亮绕地球一周十二个月,按大小月计算有三种天数 ( 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分别是353天,354天和355天,而一岁是366天,中间差为十一天左右,因此,每三年增加一个月,称“置闰月”。中国历法中的置闰,自尧时代开始,但这时的闰月一般放在年终,称“十三月”。汉武帝颁布太初历(前104)之后,闰月的设置更加精细,形成了保持至今的“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四百年九十七闰”的置闰时间表。设置闰月也不再放在年底,而是采取因时置闰,比如2020年闰四月,就是在农历四月之后 设置闰月,也就是说,农历2020年有两个四月。

  在尧时代,这根棍子的原始使命终结了,但没有退休,而是转业,尧帝把它竖立在“政府”办公处前的广场上,命名为诽谤木,并赋予其新的使命—倾听不同的政见之声。但这个时候,还不是倾听大臣和百姓的批评意见,准确地说, 是向老天做检讨的地方,国家发生了灾难—地震、瘟疫、旱涝或者重大的军事失败,尧帝亲率百官在诽谤木前向老天爷悔过,请求责罚。这根棍子由观天转业到天问,由仰观天象,到替天行道,进而俯察世道民心,由神奇升华为神圣。

  中国古代核心的政治理念“君权天授”的形成与此有关,天是至高无上的万物神明,人间的君主是天之子,应法天而行。“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见其光。高其位,所以为尊也。下其施,所以为仁也。藏其形,所以为神。见其光,所以为明。故位尊而施仁,藏神而见光者,天之行也。故为人主者,法天之行。”(《春秋繁露·离合根》

  心中贼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是大学问家王阳明说的。

  他这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虽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但这 一块肉实在博大精微,复杂无极—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比火热,比金贵,比冰凉,比铁硬,比纸薄。世态千万般的演化变故,发祥地和归宿地全在这一块肉上。还有一副老对联,说的也是这一层意思:“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家贫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心中贼是原罪。佛门称恶念,由恶念生成十恶业,杀、 盗、淫,这是身体上的;妄语、绮语、两舌、恶口,这是嘴上的;贪、嗔、痴,这是心里的。十多年前,平凹主编在书柜上写过八个字,“群居防口,独坐防心”。这几天西安雨水勤,房子又在漏雨,早晨去看他的办公室,这八个字依旧新鲜。

  纪晓岚写过两种心中贼:一个富婆叫张太夫人,养着一只小花狗,自己岁数大了,狗由几个丫鬟带领着,平安和谐地过日子。故事由厨房的肉总是丢失开始,丫鬟们怀疑是狗偷吃的,集体做出了一个决定,把狗私下里杀了。这件事过 去几天了,却一直过不去。有一个丫鬟叫柳意,是个很漂亮的女生,每天晚上做噩梦,那条花狗在梦里追着咬她。张太夫人知道情况后,说了一番很有水平的话:“群婢共杀犬,何独衔冤于柳意,此必柳意亦盗肉,不足服其心也。”把柳意叫过来审问,果然如此。恶是隐不住的,我们的传统观念不仅憎恶,对隐恶更憎。

  第二位是个老学究,旧说法叫宿儒。一天夜里,无常鬼来捉他,他以为寿限到了,就跟着走,到地府销生死簿的时候,才知道抓错了人。老学究大义凛然,要求拨乱反正,不依不饶的,还要追究责任。城隍是地方法官,给他赔礼道歉,杖责无常鬼二十棍。老学究素有得理不饶人的名声,如今鬼也不肯轻饶。最后首席大法官阎王爷出面了,才马马虎虎地了结。阎王说,事情是糊涂鬼做出的,是疏忽,也没造成严重后果,又不属于人间官府的存心害人,您老人家高抬贵手吧。“夫天行不能无岁差,况鬼神乎?”在阎王爷那里,心机正邪是判断一件事情的重要标准。

  这两天还听说一件新鲜事。一个有钱的医生办了一家公司,请他的中学同学做董事长。这董事长是虚职,不用上班,年薪五万。这位同学流年不顺,又下了岗,正在家里恓惶着数日子,见天降及时雨,以为人到中年改了运程,铁树要开花了,千恩万谢地接了证书,并且逢人就夸誉老同学。但几年之后公司违法经营被查封,董事长是首犯,及时雨变成了六月雪,他是欲哭无泪,毕竟几年的钱是自己亲手拿了的。同学还是同学,医生还是医生,只是他成了囚犯。

  把这件事说给平凹主编,顺茬说到心中贼。他说以前去 一个村子,见过一个废置的土地庙,门前的对联字迹已模糊了,但字还能认全,是“这一街许多笑话,我二老全不作声”。

图文来源:穆涛《明日在往事中》

书记信箱 陕西省作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