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资讯>市县行业新闻>汉中

用青春谱写梦幻的乐章——《枕边的波西米亚》读后(梁真鹏)

文章来源:陕西作家网发表时间:2014-09-06

  “如果你喜欢三毛的撒哈拉,便一定会爱上这本波西米亚!”这是陕西省安康籍留学生米娅的长篇小说《枕边的波西米亚》的淘宝广告语,也是《中华读书报》2014年在全国图书订货会前隆重推荐的新人作品。这部充满人文主义趣味的长篇故事书,同时是整个波西米亚民族的缩影。该书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已被列入2014新书淘宝推荐书目。

  米娅原名周颉雅逸,出生在陕南安康铁路系统一个高知的家庭,九零后新锐作者,自由撰稿人。她曾为《新青年》等杂志撰稿,现留学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父母其实是反对她从事文学创作的,害怕那是一条不归路。但她却执着地热爱文学以及生活,善于体会一个人在路上的慵懒与漫不经心。在追求灵魂自由的同时,于人于己也给予内心的关照。她或许是汉水流域诞生的又一位青年新锐作家蒋方舟。

  独自在布拉格留学的女孩米娅,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下客居异乡的所见所闻,形成了这一系列以布拉格为背景的半虚构半写实的故事。通篇文字让灵魂的深处舒缓有致,情节张弛有度,读完令人荡气回肠。或许世间对于这片大陆最初的印象就是热情与浓烈,但浮世中微尘一般的人物才是这片大陆真正的灵魂。书中有着大多留学生都要经历的心路历程,可以使将要出国留学的学子们充分了解欧洲生活的孤独与丰富;同时亦可以当做一部游记来为旅行者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布拉格。书中《波西米亚少女》《复苏的灵魂》《谋杀索菲亚》分别讲述了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以及在绝望中对希望的坚持……穿梭在作者细腻的文字里,会有一种情愫在萦绕;一种震撼心灵的感动在浸润;一种在世间行走的智慧在体悟。

  在《波西米亚少女》里,作者为读者描述道:站在岔路口,往来的人影被厚厚地堆叠在一起。就着缤纷的霓虹和玻璃橱窗里透出的堇色暖光,我这才近距离地打量起眼前这位相处已久却面目模糊的异族少女。她很瘦,长相特别却也不是很漂亮。眼窝由于长时间的疲惫深深地陷下去,眉骨却以不屑一顾的姿态向上微微隆起。皮肤是印巴血统特有的深棕色,整齐的牙齿上印有朵朵深黄色的烟渍。她纤细的脖子上挂着一串贝壳长项链,还有几条粗细不一的银丝在颈口纠缠。手腕上套着一只让人无法忽视的雕花镂空银手镯,宽大却显得暗淡无光。黑而干枯的指节上,挤着几枚镶有宝石的银戒指……

  我的眼前自然而然地生出了一副这样的场景——在无休无尽的茫茫荒原上,一束溪流般潺潺的苍茫人群正平静而萎靡地向着天边的方向迁徙。他们如神的信徒一般无言而干涸地缓步前行。队伍中有命脉衰弱且衣襟褴褛的老者,精壮却也肮脏的男人,还有眼神妖媚也摄人心魂的姑娘们。他们步伐凌乱,挂在周身的财宝深深浅浅碰撞在一起,声音浑浊而悠远。男人们背着乐器,推着原木小车,里面装满自打捡来就没舍得用过的破烂家什儿。队伍中还夹杂着跟途的骡子马匹,它们驮着帐篷,桌椅,铜壶,铁皮大锅……几近匍匐地艰难前行,铁掌已经很久没有换过了,黄色的锈斑层层叠加着。这个女人,她披着大朵卷发,一条暗红色的刺花长裙松松咣在腰间,她在火焰般的簇拥之中翩然起舞,旋转,跺脚,男人们的目光如同她腕上的铃铛般四处乱撞……

  “通常所说的波西米亚是一种情调,而这里的波西米亚是作者枕上的现实。她揭示的是人类真正的生活——它是灰色的,并不总是华丽光鲜。”青年作家卢一萍如是评价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者是反波西米亚的,她没有媚俗,这和受过布拉格滋养的哈谢克,卡夫卡,昆德拉等作家所做的一样。南京青年作家裴指海读了这部书后,认为米娅的长篇小说,正是短篇的连缀,“米娅的短篇就像一首又一首动听的歌曲,时而俏丽,时而忧伤。时而活泼,时而沉重。这是她用青春谱写的乐章,充满梦幻色彩。这也是她用青春印染的文字,饱满,柔韧,荡气回肠。它是一个女孩漂泊异乡的记忆,是一个写作者生动而不失思考的表达。”感谢米娅,她用文字建构了一个属于她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我们认识了美丽的布拉格,神奇的波西米亚。

  读者17k甚至如此激赏《枕边的波西米亚》这本小说,认为该小说“开创了这类型小说的新思维,新流派。无论是文字的精炼,还是情节安排,都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引人入胜,让读者有一种代入感,情节起迭间,处处有伏笔,当你认为故事的结果是某个之后,她却反其道而行,让我诧异无比,情不自禁地想看下去,为主人公时而担心,时而高兴,时而哀愁,时而兴奋。”

  可以说,这本《枕边的波西米亚》是近来网络小说界中的精品,值得一看!

  (梁真鹏,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杂文学会常务理事)

书记信箱 陕西省作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