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资讯>市县行业新闻>行业作协

关中尧散文集《一捧沙》读后(屈全绳)

文章来源:陕西作家网发表时间:2018-04-27

  关中尧是军队老作家姚明的新笔名。其人聪頴早慧,20多岁就在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和散文月刊等报刊发表多篇散文,《一捧沙》便是其中之一。退休后发现姓名与兰球运动员姚明相重,为避攀龙附凤之嫌,遂以新笔名代之。散文集《一捧沙》是关中尧继《谁跟我看世界》之后,呕歌军人奋斗精神、颂扬军人红色基因、解读军人爱情困惑的旧作新编。迄今读来依然新鲜如初,绵长隽永,耐人回味。                          

  我军的历史是从昨天走来的,还将从今天走下去,而且步伐会更加铿镪有力。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虽然有过挫折或失败,甚至出现过像郭伯雄、徐才厚这样的窃军大盗,贪腐大奸,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早在井岗山时已根植于我军的血脉深处。在跨入新时期、担当新使命、实现强军新目标的征程中,聆听历史足音,传承红色基因,无疑是铸牢军魂、砥砺奋进的精神动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捧沙》仍然有着很強的可读性和感染力,这使人不得不佩服作者观察历史动向、驾驭作品走向的能力。                                     

  这是一部专写基层小人物、小故事的文集。收入集子的16篇散文,没有写大形势、大气候,也没有写大事件、大干部,全都是反映基层官兵和下乡知青的题材。但每篇文章都能小中见大,使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芒。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部集子让人看到,我军每一个基层官兵,如同一颗颗有着顽强生命力的螺丝钉,都希望把自己紧紧拧在各自岗位上,让祖国的钢铁长城固若金汤。在和平的日子里,人们通常是理性的抽象的对军人的奉献不吝赞美,但对军人奉献的感性的具象的认知则不甚了了,在一定程度上还被市场经济的物欲和别有用心的舆论稀释了。以至于很多人眼里看不见军人的艰辛努力,不理解军人的无私奉献。这不仅是军人的悲剧,也是民族的悲哀。

  《一捧沙》向读者重新展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经历。无论是早自1974年创作的《迎春湖》,还是晚至1988年创作的《军人,祝你幸福》,关中尧笔下的真人真事,都打着共和国军人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守的深刻烙印。无论是新一代战天斗地的英雄群体,还是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的红军战士;无论是农民出身、扑实无华的基层干部,还是生在香港、长在广州、把青春奉献在戈壁荒漠上的女大学生,都无时无刻地展现出军人的风采和魅力。《迎春湖》中的测绘兵袁朝及其战友,在4700米高原上爬兵臥雪立钢标;《楚尔玛雪夜》中的“老战”,带着12岁儿子翻越冰达坂救战友,让读者看到了高原官兵“吃苦无怨无悔,缺氧不缺精神”的血性。在《河西新人》、《金色的杜鹃》、《一捧沙》中,下乡女知青仲飒英的果断干练,藏族赤脚女医生央金心系病人的朴素情怀,从中山医学院走进大漠深处女军医的自豪爽朗,莫不令人感动,催人奋进。

  在这部集子中,关中尧用三分之一篇章写了红色摇篮里的故事。三军会师的会宁城旧貌换新颜,延安的宝㙮山、楊家岭、延河水、南泥湾,欣欣向荣,一派祥和。堪为宝贵的是作者在这些题材的创作中没有吟风弄月的闲情逸致,没有故弄玄虚的引经据典,而是写这里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采访《东方红》作者李有源的记实文字不长,却用陕北农民的扑实语言,浓缩了老百姓对毛泽东发自内心的热爱,没有丝毫的娇揉造作,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写南泥湾时作者对于经过长征和南泥湾大生产的江西老表,给予浓墨渲染,从老战士的经历和交谈中悟到:“世间名利地位无非过眼云烟,只有震撼人心的精神财富才是永恒的!”在《楊家岭的小花》一文中,作者遇到没有离开延安的北京下乡女知青白静时,用“两根齐肩小辫紧紧挽住了青春”形容她的靓丽飒爽,用纠正新讲解员的发音描述她的工作态度,用喜欢北京带来的小花衬托她的心理感受:“这花儿叫开不败,我从小就喜欢它,如今,和我一起来陕北的伴儿,只有它了!……首都机场那块儿挺多的,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常去,籽儿就是从那儿采的呢!”读到后来,我才知道白静是一位治学严谨的老教授的女儿,母亲久病臥床,哥哥出使北殴长居国外。但老教授却写信鼓励白静:“女孩儿也要立丈夫之志。偌大中国,哪儿不是炎黄子孙的家!”读到这里,我面前仿佛立起了一面镜子。我对白静起敬!对老教授起敬!对白镜的母亲起敬,也感谢作者为我们记述了这么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      

  《一捧沙》的作者对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的运用得心应手,读来跌宕起伏。特别是《军人,祝福你》一文,作者把痛心疾首的胸臆注入笔端,用夹叙夹议夹抒情的技巧和差不多一个中篇的文字,描述了改革开放早期军人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别愁离绪,情仇爱恨,悲欢离合,使人心灵为之震颤。在那个让不少军人既流血又流泪的商潮冲击下,最可爱的人在有些人眼里成了最可怜的人。有的女人因为金钱而离开军人丈夫,有的军人因找不到对象而愁肠百结,有的军人因异地妻子遭人凌辱而暗自弹泪。这是社会转型的落差,更是社会现实的落差,也是军人择偶观念的落差。但即使如此,军人的灵魂没有污染,军人的的脊梁没有弯曲,军人的精神没有旃塌,军人的锐气没有受挫!他们义无反顾挣脱羁绊,冲出困境,矢志不渝地走到今天,而且必将势不可挡地走向未来。

  相信吧伟大祖国!相信吧父老乡亲!共和国的军人一定会用热血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筑起更加坚固的钢铁屏障!                                    

  屈全绳,笔名屈脉、秦筝。汉族,中共党员,陕西省西安市人。1944 年3 月出生,1962 年6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干事,新疆军区秘书,乌鲁木齐军区副科长、科长、组织部副部长,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疆军区政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陆军中将。中共十五大代表,八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发表理论文章及小说、散文、歌词120 余篇。正式出版的著作有《没有硝烟的战争》(合作)、《和平演变及其对策》(合作);文集《议军论政》,诗集《将军系列-屈全绳诗词选》、《关山远行集》、《关河远望集》、《关塞远思集》;长篇报告文学《铁血将军旷世情》、《西陲将星》及多篇散文;主持编写《邓小平理论教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汉风藏韵》;系《哈达》、《咏竹》、《高原祝福》、《幸福洒满青藏高原》、《黄河•长江》、《我们俩的爱没有边边》、《成都是个好地方》等20多支歌曲的词作者。

书记信箱 陕西省作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