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资讯>市县行业新闻>行业作协

金步摇:康铁岭百万巨著《书院门1991》浅析

文章来源:陕西作家网 | 金步摇发表时间:2020-10-21

  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人生有多少种,文学就有多少种。康铁岭老师的百万字巨著《书院门1991》呈现给我们的,是以晏子敬、李雯为代表的一帮稍有些姿色、才气,胆魄,且不安于生活现状的饮食男女,行走在社会变革初期的混乱阶段,渴望通过各种经济文化手段获得红利,改变自身生活状态时,所留下的独特生命痕迹。

  如果说以三十年、五十年,甚至百年时间跨度为线,展现人物一生命运的小说是一台压路机,是跨越一段历史时期对人物成长轨迹的铺排、整饬和碾压。那么,康铁岭老师的《书院门1991》,可以称之为一台打井机,他是以书院门为原点,以1991这一年份为钻头,不断旋转、深入、翻腾,从而挖掘出来的,喷礴的,丰富的地下水源。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获得了空前的社会繁荣。而上世纪90年代初,无疑是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起点,它对人们的传统社会秩序、心理秩序形成了巨大冲击。甚至出现了社会失范,贫富分化,金钱至上,伦理丧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历史的进程中,一些人被淘汰和撇下,而一些人,则站上了风头浪尖。

  《书院门1991》中抒写的,正是这样一批尝试者、受害者和获利者。这部书是对市场经济大潮裹挟下各色真实人物的准确还原,是作者对其所处时代人物命运的起底和晾晒,是他对时代的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是一个思想家对时代沉沦的不断拷问。

  《书院门1991》以生动的情节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下面我就自己的个人理解,对这部书中的几位女性人物做一下浅析。

  第一位李雯。书中对她的出场,描写为三十多岁,打扮时髦,模样俊俏,牵狗抽烟。她因为在小县城里与人偷情,遭丈夫扫地出门,被迫到大城市来“讨生活”。李雯一出场,就被其酒鬼男友搂着腰,在她腿上当众乱摸,可她却没有半点反对或者羞怯。

  随着小说情节的不断发展,李雯身上的三个特点:“艺”“义”和“疑”一一表现出来,让人哀其不幸,恨其不争。

  李雯是个花旦演员,她有二十多年的专业功底,唱腔高亢委婉,表演传神感人。这出色的“艺”,使她得以在省城谋生,还赢得了朋友们的赞誉和欣赏。如果她沿着这条艺术发展之路走下去,也许会成为一为秦腔名角。

  李雯的另一个特点是敢做敢干,性格直爽,非常讲道义。比如她赠送给赵先生,王魁大哥大,承诺给落魄的孙府生养老等等举动,都体现出了“义”字。正如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血溅诗扇的李香君,李雯身上流露出的“义”,成为了这一人物的闪光点,让人对她有些怜惜。

  李雯游走于繁华都市,长期厮混于欢场,在金钱诱惑下,在“笑贫不笑娼”的社会伦理观不断拖拽下,她背离了凭借自身艺术才能发展的道路,背叛了同居情人晏子敬的感情,低看了自己的才艺而高看了自己的色相,选择了以“色”易“利”。

  李雯的选择是对是错,她的命运是起是伏,她的行为矛盾如何解释?包括她迷茫而堪忧的前路,都让人觉得这个人物充满了“疑”。她不能正确把握人生方向,虚荣而金钱至上的人生观,以及对待男女感情的草率轻薄,也让人心存迷惑。正是这矛盾和疑虑,让人更想一探究竟。  

  李雯是个被社会物化,灵魂麻木的悲剧式人物。李雯的遭遇有着时代的烙印,她的命运,是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

  在虚荣、贪婪、对金钱的过度依赖的思想冲击下,人们的感情、人格、自尊等等,甚至于女人的姿色、身体,都成为了可以“标价”出售的商品,但凡出众的女人,无不面临着金钱和权力的诱惑。

  一个个李雯式人物的出现,和那个时代有着必然联系。鲁迅先生曾说:“金子做了骨髓,也还是站不直。”这不禁让人掩卷闭目,引发出批判式的思索。

  章小惠这一人物,堪当小说中的女二号。她是个来自上海的生意人,和丈夫一起在书院门开店卖毛笔。

  小惠身上有两大亮点,第一个是女人的“色”,也就是长得漂亮。她有着张曼玉的脸蛋,白蛇精的腰身,再加上周旋自如,八面玲珑的处世手段,小惠成为了书院门一条街上“最靓的女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美貌被称为稀缺资源,拥有漂亮脸蛋的小惠是个会利用自己优势的女人,这让她在书院门混的风生水起。

  在众多觊觎小惠的男人当中,罩着书院门生意人的王魁显得更具有竞争力。这并不奇怪,王魁争强好胜,霸道,喜欢动武的性格,和他在书院门“扛把子”的社会地位,使得他必然要攥取小惠这样的漂亮女人,来给自己脸面增色。拥有一副好看的皮囊,是很多女人倍感幸运的一件事,但如果她们没有和美貌相配的智商和见识,那么容貌给她们带来的,未必全部都是好运。

  《书院门1991》中小惠的第二个特点,恰恰是“智”。她是一个美貌和智慧兼备的女人,她和小王以夫妻名义生活多年,却并未领结婚证,这说明她有意给自己未来留下了可变化性。她对王魁炙热的追求半推半就,但并不像大多数女人那样由感动萌生爱意,从而被情网俘获。她在被攥取的同时,完成了对有利资源的反攥取。

  小惠以决断甚至于决然,绝情的姿态,跟着善于投机,因为贩卖盗版书而腰缠万贯的刘经理南下去发大财。这让王魁、小王以及书院门的一众人目瞪口呆。

  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是一个靠姿色、包装、智商、见识、甚至投机倒把,以次充好等等手段,能一夜发家,迅速改变个人命运的时代。小惠正是凭着这样的机遇和自己的智慧才干,抱得了金元宝,因而飞黄腾达起来的。

  不得不说,正是这些“一夜暴富”的获利者,刺激了当时一批男女,他们甘愿抛家弃子,奋不顾身南下,去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淘金。

  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不再成为乡镇人员流动的束缚,随着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传统的家庭婚姻伦理观念受到冲击,环境的宽松宽容给了人们多元化选择的权利,也滋生出很多社会问题。小惠、晏子敬老婆、李雯等女人所经历的背弃或者逃离,正是这一社会矛盾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李雯已经陷身泥潭难以自拔,而小惠貌似双腿正从泥泞中拔出,重新上岸。那么本书的另一女子于松霞,则是常在岸边走,偏就不湿鞋。

  于松霞是河南农民,她十三岁就去城市打工,混到十九岁,依然在摆地摊卖菜。这对于没有文化,没有资源的农村打工者来说,不足为奇。奇的是于松霞仅仅跟着一个摆地摊画人像的老师,学了七天画画,她就敢于把行李一提,到文化人聚集的书院门来挣钱了。

  于松霞是个有“才”的人,她在绘画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殊天赋和才华,令人不敢小瞧。于松霞同时也是一个性格朴实、待人真诚的厚道姑娘。

  洋溢着青春气息,满怀勇气的于松霞刚一到书院门,就受到了书院门的精神领袖,“智多星”赵怀仁赵先生的青睐。赵先生让于松霞住进自己家,并且到自己店里帮忙,为她解决了吃住问题。

  当赵先生色眯眯地看着她时,于松霞心里知道,那目光是不怀好意的。于松霞用自己的“诚”,时时把赵先生当长辈照顾,她知道年长之人特别注重尊严,便百般照顾赵先生面子,把自己和赵先生的关系,推向正常的师徒名分。她不去一个人住,而是陪着赵先生的老母亲住,为老人端茶倒水,洗脸洗脚,诚心孝敬。

  如春风化雨,于松霞用“诚”,打消了赵先生对自己的想法,获得了赵先生一家人的庇护,和众人的认可,从而在书院门站稳了脚跟。

  于松霞由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成长为书院门独一无二的一位年轻艺术家,一幅人像画能卖到三五万元。而且她始终保持着自己善良、乐于助人的本色,不为金钱名利放弃自身修养和艺术追求。于松霞的这种个人品质,是我身边很多有成就的艺术家所共有的。设想一下,于松霞这样的年轻女子,如果也像李雯小惠一样,把从男人怀里获得资源当作既定目标,她就不可能活出独立自主的精神境界,获得丰厚的艺术成就。在环境影响下,于松霞的成长经历应该是相当曲折坎坷的,作者在她身上着墨少了些。

  另外,本书中名角“七岁红”的“精”和“傲”,冯所长老婆刘玉芹的“硬”,甚至三门峡老张老婆的“啬”,都表现的生动而具体。

  康铁岭老师是一位在创作上具有的旺盛精力和谜之动力的老辣作家,他的心胸应该是开阔而深沉的,能够容纳和判别世间各色人物和纷杂情感,我想这一点在他以后的另外两部小说里将会体现的更加显著。

  很明显,《书院门1991》这部书,是不会被我们一时半会就能解读和理解的,它的创作主题,必然会遭受到褒贬不一的评论。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每次阅读这本书,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思考,这就是对作者的一种肯定。

  《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学的定义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照此来看,《书院门1919》就是文学。相对于当下一些作家用散文话语言创作出小说,情节枯燥,主题单一等等问题,《书院门1991》情节跌宕,可读性强,语言辨识度高,犹如一幕幕新奇陌生的现实主义电影,在我们眼前放映。另外,独到的写实性使这部书还具有十分珍贵的纪实和史料价值。

  当然,《书院门1991》还存在着不足,在人物丰满,情节紧凑,细节渲染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康铁岭简介:

    康铁岭,陕西商洛人,年轻时,开过车,照过相。做过工,当过干。业余爱好文学创作,先后发表过近百篇散文、报告文学,有短篇小说集《城里城外》,百万字长篇小说《书院门1991》。

  作者简介:

    金步摇,女,70后,陕西西安人,陕西省作协会员,红旗出版社“书香三八”活动特约作家。作品二百余篇见于《延河》《骏马》《鹿鸣》《青年文学家》《人民日报海外版》《检察日报》《陕西日报》《海南日报》等报纸杂志。

书记信箱 陕西省作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