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资讯>文学评论

手记|李国平:没有张扬,没有居功者

文章来源:发表时间:2018-11-12

  很高兴参加这样一个方式的活动。很惭愧,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评论者,因为我没有难忘的感受和亲历的经历。最有资格的评论者是大家,是我们来自第一线的第一书记们,是我们创造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你们的酸甜苦辣,你们工作的回报,你们的成就感,你们经历的人生。

  我只是较早的一位读者,很高兴参加这样的活动,有机会表达一下我的态度,向第一线的扶贫工作者,向你们所代表的第一书记表达敬意。关于这本书的认知评价,刚才我们的部长、钱书记讲的很好,钱书记的序言很充分,既有高度,又有缘起和过程;封底的推荐,言简意赅,点评非常到位。我表达几点。

  1.这是一本有特殊感的书。它不是观光者的猎奇,不是大学教授带领学生做的田野调查,它的书写者,不是职业写作者,不是专业的或业余的作家。它的主体是和老百姓摸爬滚打、同甘共苦的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第一书记、扶贫工作者。我们读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它是不落俗套的,是单刀直入的,是有故事,有场景的,更是有真情实感的。我们读文字、文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是辞章,不是华丽,而是质朴。质朴又来自哪里?来自实事求是,来自真情实感。

  这本书,有这样的特质。

  2.这是一本珍贵的书。我们钱书记序里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说“本书不是先进事迹汇报,也不是理论性的社会学著作,它具有鲜活的现场感和真实感,是时代前进步伐的记录。”

  我读这本书,对我们的第一书记,我们的书写者倍生敬意。为什么?因为在这本书里几乎读不到自己,没有张扬,没有居功者,笔墨都给了乡村、土地、劳动者、贫困者。密集的场景、故事、交流、行动、反应都给予了扶贫对象,因此,它传导出了大量的真实的基层的底层的社会信息和心理信息。因此,我认为无论如何应充分评价这本书的珍贵性、史料性,它一定会成为以后研究历史、社会、民生、民情的重要参考,成为地方史、民俗变迁史、社会进步史的第一手实录,成为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实体支撑。

  3.这是一本站位很高的书。上个月17日是我们国家的扶贫日,也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消除贫困日。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有东西方之分,有南北问题,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我们十九大报告说,我国仍处于并且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些命题隐含的最大命题是什么?就是贫困和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消除贫困,是共产党人的一个政治愿景,是我们国家伟大历史进程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的追求。

  我们这本书的写作主人,写作者一定有这样的认识。但是它是以感性具体的方式践行了高端思维、顶层设计,同时它又较为充分的以第一书记的手记方式传导出了基层的前沿的来自第一线的老百姓的诉求和他们为改变贫困、自强自立的努力和奋斗。

  我觉得它接通了上和下的关系,连接着中国的最高端者,表现着生活的新动向、新愿景。以具体的表达,书写的是一个时代命题,民族发展命题。而这个过程,我们是参与者,践行者,奉献者,我再次向大家表达敬意。(李国平 在《第一书记扶贫手记》首发式上的点评)

书记信箱 陕西省作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