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资讯>文学评论

清新的童年,隽永的文化—李燕(李一)的《架花》序

文章来源:陕西作家网发表时间:2022-02-09

  

  李燕(李一)写了一本小说,要我写个短序。此前,我读了伍剑、魏强等人的儿童小说,很喜欢,认为他们代表了一种儿童文学的新的写作潮流,那就是诗性的文化的童年的书写。读了李燕的《架花》,觉得这个潮流的确存在,而且是有作家作品的。

  伍剑的《外婆》和《西大街》等儿童小说,不止是回忆童年,回到童年,回望故乡,流连故乡,还有对童年的诗性的文化的书写。魏强的《云渡桃雕》也是如此。这也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出版并获奖的彭学军的《腰门》,也是类似的小说。

  先来说说李燕的《架花》。架花是陕西汉中城固一带的民间手艺,也可以叫民间艺术吧,是女性刺绣的一种,很有特点,工艺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但也不只是简单的手工艺品,还有汉中人千百年的审美趣味以及人情风俗。李燕以此为小说的切入点,在讲述姬素素、张果儿、莫莉等三个女孩的交往、友谊与矛盾时,把读者带到了童年的情境,也带到了一个具有地域文化风情的生活场景。小说的展开和对诗性空间的构建,是很有技巧的。

  首先,《架花》的故事是从素素一家的搬家开始的,因为父亲在工地受伤,腰部损伤严重,于是,回到汉中老家,在城固小镇开小店铺谋生。然后,故事的场景就进入到了素素一家居住的小巷子,与她有着交集的女孩张果儿也住在这条小巷,而且掌握着架花艺术的胡大婶也住在这里。接着,小说又从小巷不断回到校园,让故事在校园与小巷中变换交错,张果儿、莫莉等女孩依次出现,于是,友谊与矛盾,学习与求艺,等等,都自然地展开。可以说,《架花》作为叙事艺术的高明处,就在于作者笔墨从容,不枝不蔓,在轻缓而又紧凑的叙述中,把读者来进了小说的故事迷宫。成长的困惑,家族的神秘,民间艺术的神奇,还有青春的幻想,以及故乡风物的古朴,等等,各种元素和内涵,都在小说里得以呈现或表达。

  其次,《架花》从创作的初衷看,有些为“非遗”题材而写,作者很想用故事来表现传统文化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但由于用心很专,且文字工于淬炼,为主题写作反而淡化,诗性的审美的表达占了上风。在《架花》里,小镇的风情,人物的性格,生活的面貌,童年的纯真,青春的明媚,都有很好的表现,每一章节,文字都清新、饱满,有血有肉,充满着作者虔诚的用心。很值得肯定的是,《架花》里的几个线索,互相交织。姬素素学架花,张果儿学剪纸,女孩的爱好与成长的脚步是同韵的,几个女孩之间的情感也弥漫着成长的气息。

  再次,《架花》所表现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前已述及的友谊和民间文化即是重要的内涵表达。但我以为最值得欣赏的是,作者不自觉地表现了儿童的自我成长。无论是姬素素,还是张果儿,还是莫莉,还是其他几个小孩子,他们不但有天然的童心和孩子气,还有可贵的自我成长的智慧。姬素素亲历过家庭的变故,父亲的受伤,心灵敏感,但性格倔强,富有责任感。张果儿也有刚强、坚定、朴实的一面,而且她有正气,有判断力。莫莉虽然有小心眼,但也学会了修正自己。这种对儿童自我成长智慧的表现,是最有深度的内涵。也是作者最拿得起的写作资质。

  当然,《架花》还有一个值得肯定的特点,那就是不加修饰的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姬素素一家人的浓浓亲情,还是其他家庭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小说里都自然、真诚,可以说,淳朴的家风、民风和地域风情融为一体,使得小说充满温情与善意。这也是作者的价值观在写作里的自然体现。

  我以为《架花》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优秀的儿童小说,它与一般的儿童校园、家庭生活故事相比,多了很多美的、善的、爱的,还有诗意的、文化的质地。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有如此具有感染力的文字,是可以自豪的。为此,我也向李燕表达由衷的敬意!

  从彭学军的《腰门》,到伍剑的《西大街》、魏强的《云渡桃雕》和李燕的《架花》,儿童小说写作真的冲来了一股诗性的文化的童年书写的潮流,这必将成为新世纪儿童文学的一个亮点,也必将激发更多人创作的灵感。

  谨以此短序,作为一个预言!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谭旭东

  于上海大学

书记信箱 陕西省作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