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资讯>文学评论

邢亚荣:在诗风画韵中旌荡自己的心灵世界

文章来源:邢亚荣发表时间:2023-12-08

  读尹武平先生的《梦想》一诗,那唯美的意境、灵动的韵律、隽永的情志,顿时在眼前铺成了一幅画,在耳际飘荡起一首乐,让人沉浸于曼妙无边的心灵享受当中,似跳跃的浪花,给人以无限的启迪畅想。

  梦想

  捧起了一汪青海湖的圣水

  借到了塔尔寺的一缕佛光

  采撷到昆仑山顶的一片祥云

  端起了一杯青稞酵成的佳酿

  伴随着玛尼仑的转响

  我在世间空净的地方

  伫立着等你

  等着你飘至洁白的毡房

  随着三江源一起畅想

  忘记那

  美丽中的缺氧

  抹去了

  高原不适的悲怆

  宁静中

  风马旗猎猎飘扬

  三江源在欢快地流淌

  流淌中溅起的浪花

  刻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刻在我记忆深处的

  还有我的战友

  紧握的那杆钢枪

  我想用壮士特有的坚强

  让陪伴我们的

  不仅有成片的牛羊

  还有那绿茵茵的草场

  不仅有油菜花黄

  还有那

  飞扬的梦想

  一、唯美的意境

  “意境”是艺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这两个统一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对于一首诗歌来讲,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一首美妙的诗作,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带给人视觉、听觉上的美好感受与心灵体验,这便是唯美意境的产生和带来的实际效果。读尹武平先生的《梦想》一诗,其中唯美意境带给我的是滋润、快意、向往、飞扬。青海湖的一汪圣水、塔尔寺的一缕佛光、昆仑山顶的一片祥云、青稞酵成的一杯佳酿,仿佛将人带到了那旷远、辽阔、纯净、自然的原野境地。转响的玛尼仑、洁白的毡房、飘扬的风马旗、浪花飞溅的三江源,还有那“空净”凸显出来的氛围,分明让人体会到,这是一个孕育纯洁灵魂、不变信仰、崇高追求的一方净土。在这里,紧握钢枪的是血肉之躯的战友。缺氧的环境,他早已忘记,记住的,是这片土地的无比美丽;高原的不适,他早已抹去,他牵挂的,是这片土地的无限生机。是的,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这些精神在战士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成片的牛羊、绿茵茵的草场、油菜花黄,这既是战士们的身边风景,也是他们守护着的美好家园。崇高的使命担当,更激发着他们向往无限、梦想飞扬。可以说,唯美的意境是《梦想》这篇诗作的底色所在,它把我们带到了至高、至远、至纯、至净的心灵圣境,让我们懂得了:有一种情怀叫坚守,有一种信念叫执着,有一种付出叫奉献,有一种追求叫崇高。

  二、灵动的韵律

  诗歌是韵律与节奏的艺术。其和谐的韵律及鲜明的节奏,犹如音乐的旋律和节拍,令人心往神驰、心旌飞扬。在诗歌中用韵,叫做押韵。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为一类。句子押韵,便使诗歌具有了声调谐和之美。所谓节奏,就是诗歌中音步和声音的长短、强弱之间的匀称、间歇或停顿。句子呈现节奏,便使诗歌具有了抑扬顿挫、音调铿锵的音乐之美。可以说,诗歌浸透着音乐,音乐也融合着诗歌,其语言精练跳跃、意境深远,无不蕴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浓烈情感。诗歌语言与音乐之间结合得越完美和谐,其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韵律美就表现得就越充分。它能让人在诵读品味中体验到美感,进而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和醉心的灵魂陶冶。

  在尹武平先生的《梦想》一诗中,这种灵动的韵律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其诗中用ang韵,韵部为:光、酿、响、方、房、想、氧、怆、扬、淌、枪、强、场、黄、羊、想,词性有动词、有名词、有形容词,呈现出一种斑斓多姿的过渡变化和跃动起伏。看起首四句:“捧起了一汪青海湖的圣水/借到了塔尔寺的一缕佛光/采撷到昆仑山顶的一片祥云/端起了一杯青稞酵成的佳酿”,通过水,光、云、酿,就将诗歌要表现的青藏高原的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句子当中,捧起、借到、采撷、端起四个不同的动作形象和一汪、一缕、一片、一杯四个大小不一的数量词描摹,让人的目光于游移伸缩之间充满了灵动。“伴随着玛尼仑的转响/我在世间空净的地方/伫立着等你”,这三个长短不一的句式,动静结合的场境,给人展现出一种静美中的动感,似乎动就是为了衬托静,而静,即是动的极处。接下来,“等着你飘至洁白的毡房/随着三江源一起畅想”,这两句以虚实结合的承转句式,将人引向轻快的思绪飘飞之中。“忘记那/美丽中的缺氧/ 抹去了/高原不适的悲怆”,在这长短顿挫的句式中,以写实的笔法,塑造着一种于艰苦中孕育出的乐观向上的情操态度。宁静中/风马旗猎猎飘扬/三江源在欢快地流淌/流淌中溅起的浪花/刻在了我记忆的深处/刻在我记忆深处的/还有我的战友/紧握的那杆钢枪”,看,有了前面句子的铺垫和所表达的一种情操精神,在中、扬、淌、花、处、友、枪的音韵变幻和韵部更迭,激发出人内心深处对于生命中一切美好的感悟,而最为美好的,即是紧握钢枪的战友形象,这形象,于欢快跃动中凝成了一动不动的伟然雄姿,牢牢镌刻在记忆深处。接下来,“我想用壮士特有的坚强/让陪伴我们的/不仅有成片的牛羊/还有那绿茵茵的草场/不仅有油菜花黄/ 还有那/飞扬的梦想”,这几句,是前面句子所展现内容的自然延展和不断升华,用坚强、牛羊、草场、花黄、梦想几个变幻而押韵的词组,于激越昂扬和舒缓停顿中,将人性的光辉与梦想的追寻推向了新的高度。通篇来看,尹武平先生的这首《梦想》,其灵动的词句韵律,精致的词汇构造,恰当的句式承转,将人引向了无限曼妙的意象当中。而通过这样的韵律表达,让人体味到的是,似在画外,又临其境,似在画中,又浮其上,真似赴约一场绝美的心灵盛宴。

  三、隽永的情志

  诗歌,是文学百花园中的精灵。它蕴藏着诗人丰富的内心感触,飞扬着诗人灵动的人生智慧,闪耀着诗人夺目的思想火花。《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读尹武平先生的《梦想》一诗,我便沉浸在他所抒发的情志当中,体验到一种情景交融、情志交融。那青海湖的一汪圣水、塔尔寺的一缕佛光、昆仑山顶的一片祥云、青稞酵成的一杯佳酿,仿佛把人带到了旷远至极的净土秘壤。就是在这里,作为一个军人,作者置身其中,伟然伫立,一切的高原缺氧、悲怆不适等等困难,与自己担负的使命责任来比,好像早已忘记。在作者眼中,身边洁白如玉的毡房、猎猎飘扬的风马旗、还有那三江源溅起的浪花,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在这里,诗人脑海中涌现出了与自己并肩一起、紧握钢枪的战友形象。是啊,牛羊成群、草场如茵、油菜花黄、如诗如画的一方净土固然令人向往,而现代军人的使命担当,更激发和催生着他们的心中梦想。这梦想,是那么的神圣、崇高,它早已超出了眼前的一切,是任何物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无法比拟的。由此,诗人的思绪和感情升华到一个空前而崭新的境界。应该说,作者内心蕴蓄的情志是隽永的,涌动的情感是爽朗的,飞扬的梦想是崇高的,它真如一条美妙的丝线,牵引着读者心旌荡漾,把人引向一个思绪蹁跹的美好境地。诗言志,志在必得,我竟佩服起作者驾驭诗歌语言的本领来了。

  我在曾在网络上读过尹武平先生的个别篇章,兴之所至,吸引我系统深入地阅读了他的《人生记忆》和《归途拾光》两本散文集。考究的文字、洗练的语言、独到的见解、深邃的思想,牵引着我收集作家本人的所有信息,几年下来,电脑上竟也累积起三百二十三页,十万九千余字的文件夹。

  尹武平先生,是共和国将军。这两本散文集,是尹武平先生退休四五年后的心血倾注和光阴浓缩,一切的妙语文字,未曾与他争夺过珍贵的工作时间。于是,将军尹武平和作家尹武平的形象,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并分割得截然利落,一个是将在其位,一个是人在归途,一个是身在沙场忙点兵,一个是心在文坛似冰莹。尹武平先生是从农家走出,由战士经历了班、排、连、营、团、师逐级淬火锤炼而迈上了将星闪烁的高位台阶,真的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其中的兰州军区首任特种作战大队大队长和钢铁红军师师长的岗位,无疑是他人生中精彩的篇章,而在青藏高原,他辉耀起将星的光华。先生在介绍他《梦想》一诗的相关资料里,有这样一段深情的文字:“这是一段动人的记忆,也是一段永生难忘的军旅生涯。青藏高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高寒缺氧气温很低,但她是一片浸润着诗意的热土。我在那里工作了五年,参与并指挥了藏区维稳,玉树抗震救灾,首长机关演习、达标验收及灾后重建等重大任务,特别是工作期间我曾差点跨过死亡的门坎,准确地说,我在那里获得了第三次重生。任何人只要有幸到三江源头走一遭,身心和灵魂定会得到一次洗礼与重塑,每每忆起,诗由心生。”这段发自肺腑的话语,让我想到了雪莲。其在极度严寒和严重缺氧环境中傲霜斗雪、迎寒而长、冷静绽放,凝成了人们心中坚韧、圣洁、希望的象征和纯白的爱。

  我读过尹武平先生几乎所有的散文,那是他一生爬涉、奋斗、拼搏后阅历、情感、智慧的提炼升华。他的散文曾获得过冰心散文奖,确属冰清玉洁,实至名归。而在他仅有的十余首诗中,我最为喜爱的一首,便是《梦想》。在我看来,这就是他所有作品中的纯贞雪莲,于坚韧、乐观、圣洁、爱意中给人希望,我的心灵,也随着《梦想》一诗而旌荡飞扬。  

  (作者简介:邢亚荣,陕西富平人,富平县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富平县作协理事。曾任富平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书记信箱 陕西省作协
微信公众号